书画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瓷杂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公众账号
njjdpm
联系电话
025-83739973-806
13390799973
经典新闻
南京经典2018秋拍推出“大美”古代书画专场

南京經典二零一八秋季拍賣會

 

預展:20181221日—1222

地點:南京城市名人酒店4樓(中山北路30號)

 

拍賣:20181223

地點:南京城市名人酒店4樓(中山北路30號)

 

 

專場時間

 

09:30  天淡雲閑——文物公司舊藏

10:30  傳世國酒

13:00  一代草聖——林散之書畫

14:00  中國書畫

15:00  大美——中國古代書畫

16:00  藝術南京——南京頂級畫家


 




《大美——中国古代书画》专场是南京经典重点推出的学术性专场。自专场推出以来,“大美”专场以学术为支撑,让学术贯穿拍卖,并联合“大美堂书画鉴藏社”举办了一系列的相关学术讲座及古代书画雅集:“从金陵到虞山——明清书画”、“书画大美三百年”、“广陵雅集”、“秣陵雅集”等。专业性、学术性为专场树立的良好的品质,三年来为广大藏家提供了高质量的古代书画佳作,成绩斐然。

 

今秋,南京经典第六次推出“大美”古代书画专场。专场甄选明清各家三十余件精品佳作,包括明代金陵画家张翀存世最大最完整的山水人物画《醉翁亭图卷》,被今人奉为变形主义大师陈洪绶早岁所作的《溪山秋色图》新安派大家査士标尺幅巨大用笔精良的《长林野汀图》,清初“画圣”王翚仿巨然金笺山水图轴,王翚入室弟子、最得力的助手和代笔者杨晋的《临古册页》,以及董其昌冒襄沈鼎新何绍基康有为等名家书法精品将一一呈现在“大美”专场,以飨藏家。

 

 

 

107 王翚 仿巨然山水图

水墨金笺  立軸  120×47cm

 

出版:《中国绘画总合图录续编 第二卷》图S35-010,东京大学出版社,19827月。

著录:《中国历代画家存世作品总览》第三册,P1660,文史哲出版社,中华民国一零六年(2017)七月版。

备注:《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王翚》,P96,第26印。王翚之印(白)

说明:罗桂祥夫妇旧藏。

罗桂祥博士(Dr. Lo Kwee-seong1910-1995)广东梅州人,是香港著名的企业家、艺术品收藏家。香港市政局及立法会原议员、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原主席、香港管理专业协会原主席,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太平绅士,英廷颁赐C·B·E勋爵。

 

王翚是清初被称为画圣的一代圣手,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恽寿平、吴历合尊为清六家,他的绘画经历过很长的发展周期,开拓出了广阔的艺术视野,在近六十年的职业绘画生涯中,遍习了“南北二宗”几乎所有的山水画门类,发展出丰富的技巧和强大的营造能力,得以在六十岁时主持皇家大型绘画工程《康熙南巡图》,后由康熙皇帝亲赐“山水清晖”四字,名满天下,登上了一个古代画家生前可以到达的极点。

本幅仿巨然笔意作于1663年,王翚时年31岁,是笔、墨、构图均能做到王时敏赞其“无一懈笔”的花开时节。从20岁至34岁,在王鉴的指导下,和得益于在王时敏处观摹宋元名迹,王翚遍习南宗各大家,技法大进。此《仿巨然笔法》正是这一时期后期的精品,绘于五尺红金笺上,特显珍贵。虽然明末清初是金笺艺术的高峰期,但由于金笺工艺繁复,成本高昂,使之多限于小幅扇面的制作,大尺幅金笺山水则颇为稀见,而本幅金笺保存特别完好,少见修补,历355年而神光不退,实为珍中之珍。

细观全画布局,远方山势遮搭转折可见龙脉蜿蜒而下。而由近景上至中景,王翚由左岸绘出一条临水山路穿过石滩上的栈桥,登上右岸后沿山坡辗转上行,去迎接远峰的龙脉,营造出左右呼应、上下贯气的律动感。如此巧思完全合于《宣和画谱》对巨然山水的描述︰“幽溪细路,屈曲萦带,…真若山间景趣也”,证明王翚此时对巨然美学把握之深,已达随意融摄的境界。

在此幅偏早期的精品中,自然、巨然和南宗山水的很多手法被统摄在了王翚的自家风光里,显出一派清润秀雅的古意。画家修炼至此,已造化在手,古今在胸,能够任意营造可游可居之境了。

 

 

 

111 洪绶 溪山秋色

设色绢本  立轴  50×26cm

 

张静斋旧藏。

张静斋,生卒不详,斋号静远堂,活动于明末清初。藏有沈周《金粟晚香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仇英《汉宫春晓图》(辽宁省博物馆藏)等。鉴藏印有张静斋珍玩图书记、静远堂印、燕平张氏家藏、平州珍宝

 

陈洪绶(1598 - 1562)是早岁就显示出丰沛绘画天赋的艺术家。虽然陈氏被今人奉为变形主义大师,但他的存世的每一幅真迹,都说明一个问题:这是一个依靠对物象准确改造的画家——没有一笔涂抹和交代不清的堆积,观者所见的,乃是陈洪绶用个人化的方式完整呈现的物态,而这种创新的物态散发着自然的典雅气息,被世人解读为高古

虽然经过长年的绘画生涯,陈洪绶在晚年获得了更加老辣的笔法,但他的发展轨迹因循一以贯之的追求——精确再造心中物象。无论树、石、花鸟、人物,全都被陈氏特有的审美加持出精致而又顽皮的夸张感。

这幅作于28岁的《溪山秋色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基本上,这是一幅具有舞台感的绘画,落款虽言溪山,但溪也不见、山也不现,只见到红树一株,在空寂在背景上制造出强烈的符号性和装饰感。仿佛是画家与大家开的一个玩笑。但这个玩笑又毫不含糊,土坡、立石和秋树全都诞生在精致的笔触中——石头的渲染、点苔,树干的质感、阴阳,树皮的节眼,和数百片之多的双钩树叶,都被坚实而毫不夸张的安静笔头关照出一种奇特的静美。尤其难得的是,这没有一处疏忽、近于工笔的画作总体显得了无尘埃,毫不匠气,体现出不受时间打扰的天真与古雅。这是天赋的境界。

 

 

127 士标 长林野汀图

水墨绢本  立轴  158×39cm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查士标》,P652,第22印。

《中国の山水と花鸟明清绘画の优品》,P46,竹艺社(日本),町田市立国际版画美术馆编集,20086月。

 

新安派大家査士标的画风有粗、细二路。早年学倪瓒、渐江,偏于弱,后学董其昌,晚岁又受石涛影响,偏于放逸。而他中岁的作品融摄粗细,最具秀润明朗之气。

本幅可说是査士标取法倪瓒、渐江又参入己意的中年力作,尺幅巨大,用笔精良;虽无年款,但以风格断之,明显近于52岁时所作《古木远山图》(安徽省博物馆藏)。此图在倪瓒的构图程式之外注入了査士标长期登山临水、师造化后的自然体验。平远、高远、深远三段式构图皆以写生实景的角度取之,仿佛一个不断推高的长镜头捕捉到山川各处,并收入画面。笔致则在倪瓒那优雅的简淡之外增添了秀润的水气,是属于査士标特有的笔墨语言。

全画的元素只有亭、桥、树、石,余下的留白便是水面与青天。如此简单的元素却在査士标手中反复运用出静而不简的视觉体验。从近景的河岸茅亭,到中景的峭壁栈桥,再到远景的层层山峦,都有着很高的笔墨质量。远山绘制得尤其出色,以短小的笔触和淡墨一层层点涂积累,表现阳光从东方照来,山体分出淡淡阴阳的立体感,充满了自然写实主义色彩。

 

 

106 张翀 醉翁亭图

设色纸本  手卷  画心31×428cm  引首31×92cm  尾跋31×70cm

 

备注:高爵题签条,洪亮吉题引首,傅汝循题尾跋。

1. 洪亮吉(1746-1809)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清乾嘉时期著名的诗人、学者,清代朴学、经学、训诂学、史学、舆地学的重镇,并因人口方面的学说而著称。乾隆五十五年(1790)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编纂官。与大诗人张问陶齐名,合称张洪。

2.高爵(1836-1919),鄞州人,嗜藏金器,谙古法,与吴大澂交好,气节高格。

3.傅汝循(明崇祯-清顺治间,17世纪),江苏苏州人。字孟博。崇祯济南通判。书摹晋、唐、宋诸名家,俱有法。

 

 

106 张翀《醉翁亭图》局部

 

张翀,字子羽,号浑然子、图南。明代隆、万之际的金陵画家。本《醉翁亭图》卷作于崇祯戊寅年(1638年),画心长4.28米,为存世最大最完整的张翀山水人物画。前有洪亮吉所题引首“醉翁亭图”,后有崇祯己卯(1639年)傅汝循所跋醉翁亭记。整卷在清末由浙西收藏家高爵重新装裱,宝卷原装旧裱,殊为珍贵。

张翀的人物驰名画坛,但他山水亦佳,有“苍郁深秀”的时评。此手卷置39个人物于狭长的山水中,让山水成为展现人物技巧舞台。舞台中心的太守欧阳修不甚酒力,在侍者搀扶下,一面侧脸与同游交谈,一面做归去之势;在四周山清水秀中,点出《醉翁亭记》文眼:“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同时,山间散游众客姿态各异、有行有坐,在松下、舟中、岭上、亭内,每个叙事点都有借山石巧妙隔出相对独立的故事空间,而彼此又首尾相续,自然地用图像重构了欧阳修的千古散文。

传统观念中,手卷最近于文人的自然书写状态,拥有最高级的形式品味。而这幅手卷作为存世最大的张翀绘画,既体现他驰名的人物技巧和以画叙事的能力,又展现出他驾驭山水长卷的功夫,是绘画功力的全景展示。而画中所有要素又被统摄在明末金陵绘画特有的格调里——乍看似无惊艳处,但细观,它松润,恬淡而悠然的气息会慢慢把观者笼罩。

 

 

124 焕成 

设色纸本  镜心  170×83cm

 


1.《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吕焕成》,P400,34印。

2. 陶澍旧藏。

陶澍(1778-1839),字子霖,号云汀,自称桃花渔者,印心石屋主人,晚岁自称髯樵。清两江总督。清安化县人。嘉庆七年(1802)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后升御史。

 

吕焕成(1630 - 1705)为清代初年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字吉文,号祉园山人,浙江余姚人。吕焕成擅长画人物、山水,兼画花卉。早年好作斧劈皴,风格奇古,勾皴挺拔秀劲,人物生动细劲,意境幽深,既有北宗画法的崇高峻美,也有南宗画法的秀润笔致。

 

 

129 临古册页

设色纸本  册页  27.5×21cm×12

 

1.《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选集》(四),P145-146,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

 2.《西泠印社中国书画名家精品集》(一),图版 22,西泠印社出版社,2015 年。

1.《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五册,P450,沪1-3307,文物出版社,1997年。

 2.《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P609,上海书画出版社,1997年。

 3.《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三),P1524,东方出版社,2011年。

 

 

129《临古册页》之一

 

129《临古册页》之二

 

作为王翚的入室弟子、最得力的助手和代笔者,杨晋是除王翚以外虞山画派最重要的人物。在由王翚主持的皇家大型绘画工程《康熙南巡图》中,极多的人物、车马和动物都出自这位画家的手笔;准确的造型和得当的摆布体现出清帝国场景绘画的最高水准。

 这套册页是杨晋75岁时的作品,呈现出画家晚岁各路绘画风格的面貌从花鸟人物到山水兰竹,都在老辣而率意的笔触中显出杨晋自己的面目一页页翻开,仿佛看见一个职业画家毕生修炼至晚年功力的一册标本。

 此册页收录于《古代书画图目》第五册,原为上海博物馆退赔之物,另在《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和《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中有着权威著录,加之画心保存完好,经200余年,历久而弥新,是难得的藏品。

 

 

103 沈贞 国香风度

设色纸本  镜心  110×61cm

 

说明:潘祖荫、许彭寿、彭瑞毓、沈兆霖、单懋谦题跋。

 

沈贞(生卒年不详),以擅绘人物、花鸟供奉于晚清如意馆。其画风用笔工细精整,设色艳丽华贵,深得宫廷绘画之审美意趣。此作经潘祖荫、许彭寿、彭瑞毓、沈兆霖、单懋谦等名家题跋。

彭瑞毓,字子嘉,江夏人。咸丰二年壬子恩科二甲进士第一名,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云南盐法道。有《赐龙堂诗稿》。

潘祖荫(1830-1890)书法家、藏书家。字在钟,号伯寅,亦号少棠、郑盦。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咸丰二年一甲三名进士,探花,授编修。光绪间官至工部尚书。通经史,精楷法,藏金石甚富。有《攀古楼彝器图释》。

许彭寿(1821-1866)字仁山,浙江钱塘人,许乃普之子,清朝官吏。道光二十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少詹事。

沈兆霖(1801-1862),字尺生,号雨亭,又号子荥,清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六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历官至左都御史,十年署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军机大臣。赠太子太保,谥文忠。

单懋谦(1802-1879),字仲亨,号地山,湖北襄阳人。道光十二年壬辰恩科进士,历任左都御史、工部、户部、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同治十一年,拜文渊阁大学士。仕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赠太子太保,谥文恪。单精诗词,工书法,有《岘云山房遗稿》存世。

 

 

112 刘彦冲人物

设色纸本  镜心  21×30cm

 

113 刘彦冲唐人诗意山水

水墨纸本  镜心  21×30cm

 

刘彦冲(1807-1847)清代画家、诗人。初名荣,字咏之,四川铜梁(今重庆铜梁)人,侨寓吴门(今江苏苏州)。工诗文,善绘事,山水、人物、花卉,一意师古,深造自得。山水初从朱昂之游,心得其秘。复肆力于古,临摹各家,无不得其精髓。泼墨作小米云山,亦翁郁可观。惜中年殁。

清末嘉、道间画坛沉寂,唯刘彦冲让人眼前一亮。刘彦冲师从朱昂之,但艺超其师,在这后世的评价中被不断拔高,吴湖帆、徐邦达等先生都重其画,不吝赞词。而近年于拍场屡创佳绩,亦是佳作不会被历史埋没的又一个例子。

 

 

116 其昌

水墨绢本  立轴  179×52cm

 

董其昌的书法形式,有一异于明末书家之处,既手卷、册页的数量多过立轴。立轴直白的装饰性也许让作为性情内敛的士大夫高官的董其昌不愿多与人书而被悬于壁上,所以显得珍贵。

这件书法是典型董其昌极晚岁作品。二印之一大宗伯印是其72岁当上礼部尚书后的用印,宗伯学士乃礼部尚书的别称。落款其昌二字是开门见山晚年的标准体。

作为赵孟頫、文征明之后最重要的书画领袖,董其昌认为赵孟頫的书法不够率意,而文征明绘画则太精能。徐邦达先生曾指出董氏艺术以疏秀避赵书之圆熟,以生拙矫文画之精能(《心远堂偶拾》),确是洞见。用董其昌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画与字,各有门庭,字可生,画不可熟。字须熟后生,画须熟外熟(《容台别集》卷四《画旨》)。

这幅草书《铜官山醉后绝句》便是熟谙诸家技法后的熟后生,由地位、声誉和修为都达到顶峰的晚年董其昌写来,行笔特别自由,纵横开阖,人书俱老却无一笔滞涩,转折时又忽见电光石火;都在提醒观者,这幅字写的乃是李太白的醉后诗,诗仙的豪放和董书的自由相互映发,气韵完满。晚年董书的生拙之境和自如之美,显然是那些追求熟巧流美的伪作,所无法企及的。

 

 

109 冒襄 行书答赠王西樵司勋即步癸卯冬见怀原韵

水墨纸本  立轴  73×36cm

 

出版:《名人书画集》第十一集,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十四年八月第三版。

著录:《中国历代画家存世作品总览》第三册,P1660,文史哲出版社,中华民国一零六年(2017)七月版。

 

冒襄(1611-1693),字辟疆,号巢民,一号朴庵,又号朴巢,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南直隶扬州府泰州如皋县(今江苏如皋)人。崇祯壬午副榜贡生,当授推官。与桐城方以智、宜兴陈贞慧、商丘侯方域,并称“四公子”。

冒襄行书《答赠王西樵司勋即步癸卯冬见怀原韵》是少见的有早期著录出版的重要作品,书赠友人顾道含,所书之诗乃为王士禄所做,书法开门见山是冒襄的行书面目。

王士禄(16261673)字子底,一字伯受,王世贞兄,与冒襄皆为世家公子,两家数世通门之交,二人自然多诗歌唱和。冒襄曾赋诗《邗上寿西樵司勋用唐伯虎自寿韵》贺王士禄生辰,王士禄有诗酬答。后王士禄因河南乡试卷中有疵而下刑部,冒襄多次致函询问。后被罢官的王士禄到扬州,将所作《癸卯冬见怀》寄赠冒襄,冒襄步韵作和两首,其一便是著名的《答赠王西樵司勋即步癸卯冬见怀原韵》。冒襄之诗浅显易懂,怕见“宾鸿南归”、枕上“梧桐夜雨”,皆思念友人之心境;冒襄以“仙吏”喻王士禄,而以“野人”自嘲。“中山酒”,传说古时中山狄希所酿美酒,饮后一醉千日。冒襄与王氏昆仲情逾手足,相期共醉千日,体现出观淡荣辱的彻悟。

此作落款“含老”乃通州顾道含(字同束),康熙年间曾客寓如皋,与冒襄多有唱和。

 

 

104 何绍基 书法

水墨纸本  镜心  28.5×105cm

 

备注:《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何绍基》,P474,第910印。

说明:沈景修题边跋。

沈景修(1835-1899),字蒙叔,一作梦粟,号蒙庐、汲民,又号蒲寮子,晚号寒柯,别署颇罗居士、阿蒙、蒙老等。秀水(今嘉兴)人,顾佩英夫。咸丰十一年拔贡。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别署东洲居士,湖南道洲人。道光十六年进士。于经学、诗文、词章、金石、史地均有造诣。书工楷、行、草、隶四体,自成一家,为晚清书法碑学运动领袖之一,影响甚远。

何绍基书法的发展,早期多写楷书,中岁转向行书,本幅既是38岁所作行草,是典型参学颜真卿《裴将军诗帖》后的面貌,众体杂糅却无比自由。何绍基行书深受颜真卿影响,他曾叹“余觅之(《裴将军诗帖》)十数年无可得,今忽睹之,不禁拍案叫绝!” 本作所书内容为黄庭坚诗论二则,以自家面目出之,尚未沾晚岁习气,用笔方圆交错,点画自由,神完气足,精彩绝伦之作也。

 

 

105 何绍基 篆书四言

水墨纸本  立轴  111×30cm

 

说明:吴昌硕家属旧藏。

 

何绍基书所写篆书并不太多,但于篆学用心很深,此幅真迹为吴昌硕亲属旧藏,甚可宝贵。何书的一大特色,就是在所有书体中参入篆书笔意。而他的篆书则融入隶书的特点,同时带有行草的笔势,在周秦古法之外形成了非常朴雅而有强烈个人面貌的风格。本幅四言诗篆书用羊毫写之,藏锋而行,婉转流动,诚为蝯翁力作;同时极具装饰感,悬于书斋,可放光明。

 

 

126 康有为云鹤

水墨纸本  镜心  37×82cm

备注:上款人白坚武(1880-1937,字惺远,号馨亚,河北交河县人。1910年考入天津法政学堂,与李大钊同学,二人曾过从甚密,“法政二杰”之称。1921年入吴佩孚之幕,任吴部政务处长,号称吴佩孚的“小内阁”

 

康有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别署西樵山人、天游化人,世称南海先生,广东南海人。清光绪举人,授工部主事。近代政治家、维新派首领。精书法,书宗北碑,为清末民初书法大家。著述颇丰。

 



南京經典二零一八秋季拍賣會

 

聯繫方式

 

手機

王經理13337816040(古代與近現代書畫)

趙經理15305180218(當代書畫)

曹經理18795979081(瓷雜文房)

施經理15850510685(傳世名酒)

 

固話025-83739073

Q Q2561140514

郵箱njjdpm@njjdpm.com

官網www.njjdpm.com

電子圖錄:http://www.njjdpm.com/m/preview

地址南京市鼓樓區中山北路30號城市名人酒店4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