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瓷杂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公众账号
njjdpm
联系电话
025-83739973-806
13390799973
经典新闻
新金陵画派持续走高的绩优股

傅抱石和钱松喦为首,亚明、宋文治、魏紫熙为中坚的新金陵画派早已经在中国美术史中占据着重要席位,但是他们的作品在市场中的表现却并不十分理想。作为建国后新中国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绘画流派之一,新金陵画派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不管是表现题材和意境营造,还是画面构图和墨色运用,都极富时代特点,而这也是藏家关注与青睐它的根本原因。本文按照新金陵画派的历史沿革,分别探讨了该画派的领军人物、中坚力量和中青年名家的创作特色以及他们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中的具体表现,进而总结出该画派的整体市场走向及未来发展趋势并将部分拍卖纪录展示出来。

  在中国画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众多风格迥异的艺术流派以及大批重量级的代表画家,其中就包括下文讨论的新金陵画派。新金陵画派崛起于江苏地区,其背后承载的是几千年来以“六朝古都”为中心的金陵积淀下来的传统绘画根基,而这也是诸多画家群体在金陵出现的重要原因,比如康熙乾隆年间出现的金陵画派,该画派以龚贤为首,另外还有樊圻、高岑、邹喆、蔡泽、李又李、武丹、施震、盛丹、王概等有才华的画家,就像龚贤所言,“今日画家以江南为盛,江南十四郡以首都(南京)为盛,郡中著名者且数十辈,但能吮笔者奚啻千人!”严格来说,金陵画派并不能称之为画派,充其量只能称之为按照地域划分的一个画家群体,因为该画派的众多画家的个人画风相距甚远,彼此除偶有笔会以外并无深交,其共同点只是都居住于南京而已。

  历史车轮滚滚,当时间行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新金陵画派”崛起。新金陵画派以傅抱石和钱松喦为首,亚明、宋文治、魏紫熙为中坚。除了以上耳熟能详的五位画家之外,还有余彤甫、丁士青、张晋等被人不怎么熟知的实力画家。这些活跃在当时画坛上的画家共同组织成立了江苏国画院。1960年9月15日,傅抱石亲率以江苏国画院为主体的江苏国画工作团,历时三个月,行程二万三千里,跨越豫、陕、川、鄂、湘、粤6省采风,共同创作了著名的《山河新貌》,并在北京举办大型画展“山河新貌——江苏国画家写生作品展”,展出作品150件,一举轰动了中国画坛,并确立了江苏新山水画在中国画坛的地位,使新金陵画派声名鹊起,成为新中国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绘画流派之一。新金陵画派的画家作品大多以“新时代,新面貌”为表现内容,在继承中国画传统的同时,又借鉴西画写实方法,在题材和风格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创新,实现了传统笔墨与现实生活的契合。另外,该画派画家极为重视写生,在中国画传统皴点方法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创造出富有时代特点的新趣味、新意境、新构图、新笔墨、新色彩。客观地说,他们的艺术创作对建国以后的中国画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其作品也开始被国内各大拍场中藏家所关注与青睐。南京经典拍卖公司总经理吴东表示,作为公司重点打造的经典系列品牌,新金陵画派专场可以帮助藏家更好地梳理画派的收藏脉络。随着藏家对新金陵画派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加深,其代表画家的经典作品的市场潜力也逐步显现出来,比如2011年春拍推出的亚明成名作品《石壕吏》,经过几十个回合的激烈争夺,最终拍出了人民币1046.5万元的高价。

  根据雅昌艺术网的统计,截止到2012年4月9日,新金陵画派中涨幅最高的前五名画家是朱新建董欣宾傅小石、徐乐乐和傅抱石,这当中既有老一辈的画派领袖人物,也有当代中青年名家,尤其是朱新建董欣宾傅小石,他们作品的涨幅都在150%以上。尽管如此,在新金陵画派众多画家中,除了傅抱石等个别画家外,大多数画家作品的市场价格与其自身的艺术价值相比还相对较低,比如与傅抱石同为画派领袖的钱松喦,其作品的平尺均价仅为22万人民币,与傅抱石作品367万人民币的平尺均价还差距甚远。所以,有心的藏家可以把握现在的最佳时机,多多关注国内各大拍卖行(尤其是江苏南京地区的拍卖行)的拍卖情况,一旦发现那些具有学术价值却被市场低估的精品佳作,就可以果断入手。

  艺术领袖篇:价格差距犹在市场有待发展

  提起新金陵画派的领袖人物,毋庸置疑,就是傅抱石和钱松喦。在艺术上崇尚革新的傅抱石堪称是开宗立派的一代艺术大师,其艺术创作以山水画成就最高。他在传统技法基础上,推陈出新,独树一帜,不仅创造了抱石皴,还在长期对真山真水的体察与沉淀中,营造出翁郁淋漓、气势磅礴的艺术效果,画意深邃,章法新颖,水、墨、彩融为一体。另外,他也擅长人物画,其人物画受顾恺之、陈老莲的影响较大,但又能蜕变运用,自成一格。笔下人物形象多取自古代文学名著,以形求神,刻意表现人物的内在气质,深得传神之妙。作品用笔洗练,线条劲健凝练,注重气韵,并创造性地融入山水画创作技法,彰显出独特的个性。钱松喦比傅抱石较为年长,他与亚明、宋文治、魏紫熙并称为“金陵四家”。钱松喦少时认真临摹和深入钻研了石涛、石溪、唐寅、沈周以及宋元时期的名家画艺,其中石谿力度如铁的颤笔和浑莽厚重的意境,以及石涛师法造化的精神对他的影响尤深。20世纪50年代后,他又开始探索中国民族传统绘画形式与反映现实生活相结合的道路。他的作品个人特色显著,主要体现在深邃隽永的画面意境,稳实巧变的章法布局,浑厚沉着的笔墨风格,大胆独特的色彩运用,交融互补的诗文书画结构,以及强烈的时代气息与民族的传统特色。对于钱松喦的作品,陆俨少和王伯敏这样评论道,钱松喦的作品有三大特点:一是有新意,二是老而弥笃,三是敢于突破传统。

  傅抱石和钱松喦同为新金陵画派的领袖人物,从绘画的艺术价值方面讲,两者的画作可谓是并驾齐驱,难分伯仲,但就作品的市场表现而言,两者的作品价格却差距很大。左图是2000-2011年傅抱石和钱松喦的作品市场走势对比图:

  从左表的情况看,傅抱石和钱松喦的作品市场走势虽然在整体趋势上相似,但从增长速度和增长力度方面却出现了明显的分化。根据雅昌艺术网的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开始,十余年来,傅抱石共上拍作品1203件,成交913件,成交率为75.9%,总成交额为30.58亿人民币,而钱松喦共上拍作品1847件,成交1402件,成交率为75.9%,总成交额仅为4.12亿人民币。显然,在成交率相等的情况下,钱松喦与傅抱石作品的总成交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钱松喦作品成交额还不足傅抱石的两成。目前,除个别画家之外,新金陵画派名家名作的市场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作为新金陵画派中最受市场追捧的画家之一,傅抱石的作品在市场上的表现可谓是人气极旺,屡创高价。1984年,《唐人诗意图》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中以160万港元的高价成交。1996年,《丽人行》在中国嘉德秋拍中以人民币1078万元首破近现代绘画千万元大关。2003年,傅抱石的作品开始迅速抬升,40件作品创造了近4744万人民币的成交额。之后的六年时间里,傅抱石作品不论是成交量还是成交额都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增长。2006年,他创作的《雨花台颂》以人民币4620万元(北京嘉信2006年春拍)再次刷新中国画单幅拍卖纪录。2009年,在上拍量和成交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上拍作品增加3件,成交作品增加11件),总成交额比2005年增长了近一倍,其作品《杜甫诗意图》在香港佳士得2009年秋拍更是以6002万港元的价格刷新了个人作品拍卖纪录。此后,他的作品抬升势头便一发不可收拾,每年其作品的成交额都以几何倍的速度在增加,从2009年的2.57亿,到2010年的7.41亿,再到2011年的12.48亿,足见其作品的市场受青睐程度。而在其成交额最高的前10件作品(截止到2012年4月9日)中,超过5000万人民币的作品就有6件,其中最高的作品是傅抱石创作于1964-1965年创作的《毛主席诗意》,这件作品于2011年11月在北京翰海秋拍中亮相,最终以2.3亿人民币的高价成交。

  尽管与傅抱石相比,钱松喦的作品在市场中的表现非常不理想,但就钱松喦个人而言,其作品的市场发展趋势(见左上表)也很不错,尽管其中出现了不少波动。早在20世纪90年代,钱松喦作品就曾出现过高价,比如《红岩》在中国嘉德1994年的拍卖中就以人民币49.5万元的价格成交。与傅抱石的作品一样,其作品也是从2003年开始启动,并迅速攀升,并在2005年达到高峰,其上拍作品数量迅速增长至241件,并实现了7779万人民币的总成交额。其中,作品《山高水长》首次突破百万,仅2005年一年成交价过百万的作品更是多达14件。但不同于傅抱石作品的稳定增长,从2006年开始,其作品价格开始下滑,到2008年跌至谷底,2008年仅成交57件作品,成交额也只有人民币1231万元。2009年,他的作品市场再次抬升,成交量和成交额都有显著增长,2009年成交158件,总成交额为4465万人民币。2010年成交181件,成交额为8802万人民币,比2009年翻了一番。2011年,139件作品实现了9874万人民币的成交额,在成交量减少了42件的前提下,成交额还比2010年增长了12.1%。在其成交额最高的前10件作品(截止到2012年4月9日)中,均未出现超过千万的作品,其中最高的作品是钱松嵒1972年创作的《黄洋界》在2011年上海天衡拍卖会上以人民币747.5万成交。显然,这样的市场价格与其自身的艺术价值相比是极不相符的,这就决定了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十分可观。

中坚力量篇:表现难分伯仲市场反映尚佳

  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等画家都是新金陵画派的中坚力量,对于新金陵画派的推动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的绘画风格各具特色,批评家郁风在1961年“山河新貌”画展后,即对他们分别作过评析,之后书画界对他们的成就各有定论。由于他们的作品时代特征鲜明,2003年以来开始受到市场追捧,在拍卖市场中出现的数量明显增多,价格也逐步走高。

  亚明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创作中国画(人物画),后在二万三千里旅行写生活动中深感借人抒情不如借景写心,于是转而创作山水画。在创作上,他主张“中国画有规律无定法”,并提出国画去向应是“立足继承民族文化传统,面向生活,融汇外国美术之精华,以促进其艺术的不断拓展”。其创作受到徐熙、李公麟、沈周、陈老莲、任伯年等历代名家的影响,意境丰富、笔墨灵动,先后创作了一系列代表作,其中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的《长江万里图卷》以精心的构思、宏大的篇幅、细致的刻画和独到的笔墨成为他创作高峰期的经典之作。

  山水名家宋文治起首“四王”,继而上溯明、元、宋笔墨韵致,兼学南北诸家。曾得朱屺瞻陆俨少指点,又从张石圆、吴湖帆学画。解放后更是致力于以传统笔墨写意笔法表现新时代风貌的艺术实践,创作出大批富有时代特点的山水作品。这些作品构思精巧严谨,笔墨苍劲凝练,画风清新秀润,气势雄放宏大,意境深邃隽美。特别是其中的江南风情画,清丽典雅、秀逸明快,另具娴都之姿。20世纪80年代后,受到泼墨泼彩等画风的影响,宋文治借鉴青绿山水、浅绛山水和西洋水彩等画法,创造出没骨泼彩山水画的新风貌。与张大千刘海粟的泼墨泼彩不同,他将泼彩、流痕、拓迹等渲染手法与勾、皴、擦、点等传统笔墨融为一体,与传统水墨设色技法相反,色中施墨,并增加了某些“制作”技巧,进而达到淋漓尽致表现自然的目的。

  魏紫熙早年专攻山水画,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开始转向人物画。他坚持“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的信条,创作了大量现代风貌的人物画作品。这些作品的个人风格非常突出:对画面意境的追求完全是中国式的,却又全然不同于古人;构图与造型借鉴了西洋画的某些优长,却又不曾脱离中国画的传统范畴;作品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画,也非传统意义上的民俗画,线描沉稳厚重,造型典雅,色墨并重,表现了特定时代的精神气息和时代特色。

  下页表是2000-2011年亚明、宋文治和魏紫熙三人作品的拍卖市场走势图,整体来看,作为新金陵画派的中坚力量,三位画家在整体走势上呈现出惊人的一致:均起步于2003年,并在两年后迎来了第一个价格高峰。2005年以后,作品的市场价值开始逐步回落,至2008年跌至最低。此后,作品的市场价格在很短时间内实现了大幅度的抬升,并一直保持至今。截止到2012年4月9日,从这三位画家成交额最高作品TOP10的统计情况来看,他们作品的市场表现可谓是势均力敌,难分伯仲。在三人的TOP10共计30件作品中,拍卖成交价均在人民币200万元以上,其中过千万大关的作品有4件,分别是亚明的《群鱼游乐图》(江苏万达2011年秋拍,2765.75万人民币)、宋文治的《春夏秋冬山水》(北京传是2011年秋拍,1437.5万人民币)、亚明的《石壕吏》(南京经典2011年春拍,1046.5万人民币)和魏紫熙和顾景舟合作的紫砂壶“矮井栏壶”(北京保利2011年春拍,1035万人民币)。

  具体来说,亚明作品市场起点较高,但市场抬升进程较慢,时间较长。他创作的《峡江云》在中国嘉德1994年秋拍中以人民币57.2万元的价格成交,直到2006年,作品《钟山晴晓》才首破百万(北京华辰2006年春拍,成交价为人民币132万元)。2011年,在南京经典春拍和江苏万达秋拍中,他创作的《石壕吏》和《群鱼游乐图》先后突破千万大关。到目前为止,其作品拍价过百万的有35件,过千万的有2件。宋文治作品的市场则稍逊于亚明。2000年,其《江南春潮》在北京翰海2000千禧拍卖会上以13.2万人民币的价格成交。2005年,《太湖春色》在北京华辰秋拍中亮相,并以人民币110万元的价格收槌,首次突破百万。直到2011年秋拍,他的作品《春夏秋冬山水》才首次突破千万大关,目前该记录尚未被突破。到目前为止,其作品拍价过百万的有83件,过千万的有1件。而魏紫熙的作品则呈现出量少价高的特点。从2000年开始,截止到2011年秋拍,他的作品上拍量为844件,不足亚明和宋文治作品上拍量的一半。1999年,其作品《天堑通途》在北京翰海春拍中以人民币24.2万的价格成交。2005年,他创作的《鄱阳湖秋色》在北京荣宝春拍中以269.5万人民币的价格落槌,首破百万。2011年,魏紫熙和顾景舟合作的紫砂壶“矮井栏壶”在北京保利2011年春拍中拍出了1035万人民币的价格,使其作品首次突破千万,只是可惜这件拍品并非是他擅长的绘画作品。尽管其作品均价较高,但终因上拍量少,总成交额尚不理想。

  除了亚明、宋文治和魏紫熙之外,新金陵画派中无法避开的名家便是被推为“一代草圣”的草书大家林散之了,他与胡小石、高二适和萧娴并称金陵书法“四老”。林散之曾自述其书法的四个阶段,“余八岁时,开始学艺,未有师承。十六岁从乡亲范培开先生学书。先生授以唐碑,并授安吴执笔悬腕之法”,“余学书,初从范先生,一变;继从张先生(张栗庵),一变;后从黄先生(黄宾虹)及远游,一变;方稀之后,又一变矣。”四十余岁其草书个人风格已基本形成,大抵为黄宾虹笔法与怀素草书体势相渗透。六十岁后,他开始主攻草书,谋求诸家草法的融合,尤其是将怀素与王铎两家草法加以变通,即:以隶意入草,涵溶于笔墨之间,返熟为生,以拙破巧,从而造就了林散之草体。八十岁后,更是将王铎书法的涨墨之妙,以及从黄宾虹画法中承取焦墨、渴墨与宿墨法,随其兴致所至,施之于书法创作,同时利用长锋羊毫蓄水多、下注慢,便于连续书写的特性,在笔锋翻转之间产生浓淡干湿的无穷变化。

  按照雅昌艺术网的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2年4月9日之前,林散之作品共上拍8000余件,成交量为4483件,总成交额逾7亿,成交率为53%。这些作品中有书法作品和绘画作品,其中以书法作品居多。特别要说的是,目前南京是林散之作品的集散中心,尤其是南京经典拍卖公司,其主打品牌“一代草圣”专场被业届称为林散之市场的“风向标”,该专场每次推出都能取得高成交率、高成交额的佳绩。在林散之成交额最高的前10件作品(截止到2012年4月9日)中,有7件作品是在南京经典专场中成交的,其中最高的是林散之的《山水书法四屏》,该作品在南京经典2010年秋拍中以1120万人民币的价格成交。而在2011年春拍中,该专场汇集了林散之书画珍品200余件,几乎涵盖了林散之创作生涯的各个重要阶段。专场总成交额人民币6800多万,成交率高达99%,该专场最大亮点是被称为当代草圣“第一神卷”的《太湖东山纪游图》以402万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另外,林散之的“毛诗”题材作品《浪淘沙·北戴河》和《卜算子·咏梅》也分别以人民币230万和207万的高价成交。

  中青年名家篇:市场走势渐长发展空间充足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新金陵画派中的当代中青年画家也开始崭露头角,他们秉承前辈画家的传统技法和绘画学养,在技法、构图、色彩等方面加以个人化的改造,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逐渐受到艺术市场的广泛关注和喜爱。其中代表性的画家很多,如喻继高、徐乐乐、江宏伟宋玉麟、孙晓云等。

  喻继高擅长工笔重彩花鸟画,被认为是继陈之佛和于非闇后全国第一流的工笔重彩花鸟画画家。其作品近师陈之佛,远祖五代两宋,并直接以造化为师,在传承陈之佛精美、典雅、恬静画风的基础上,渗入了朴实亲近的乡土情结和新时代的昂扬诗情,与此同时,他继承了中国花鸟画鼎盛时期雍容华贵的高雅传统,吸收了宋元传统绘画技艺的精髓,用诗一般的情感和笔墨,为花鸟画开辟了清新典雅、温馨生动、情趣盎然的新意境,形成了构图严谨、用笔工细、技法高超、设色明丽、主次分明的“继高式”祥花瑞鸟风格。根据雅昌艺术网统计,2000年秋拍至2012年4月9日,喻继高共上拍作品195件,成交145件,总成交额为2027万人民币,其中成交价最高的作品是《梅鹤迎春》,落槌价为1035万人民币,打破了去年创造的最高纪录(作品《白羽醉风》,成交价690万元)。无独有偶,与林散之一样,在喻继高成交额最高的前10件作品中,有7件作品是在南京经典专场中成交的,包括上文提到的《梅鹤迎春》同样出自于刚刚结束的南京经典2012春拍。

  徐乐乐是“新文人画派”代表人物之一,她以清丽精致的笔墨画古人、写古意、唱古韵、抒古趣,蕴藉着浓浓的古卷气,同时透出新时代精神的审美情趣。其作品取法陈老莲,又不同于陈老莲,既有古人的笔墨情趣又不失现代感的调讽与幽默。画中人物丑中蕴秀,拙中藏雅,造型夸张,显出一种东方式的憨态,完全找不到刻意追求的写实状态,调侃俏皮得不温不火,笔墨表现得恰到好处,既具有时代特点的装饰趣味,又能在画面表现上具有学术水准,这便是很难得的了。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4月9日,徐乐乐作品共上拍428件,成交305件,总成交额为2607万人民币。目前徐乐乐的作品价位大致在几十万至几百万之间,其中成交最高的作品是在南京经典2012年春拍中亮相的《晏几道诗意》,最终成交价为人民币379.5万。

  江宏伟是当代花鸟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他着力于领悟发掘传统工笔花鸟画的精髓,其作品由宋代工笔变通而来,工细典雅,同时又赋予画面以沧桑的历史感,具有深沉而静穆的审美情趣,表现出现代式的古典情怀。他痴迷于宋画在悠久历史中沉淀下来的灰调子,并在这种调子里寻求一种凝视而非打搅的方式,尽管这为作品带来了做作之讥,但毋庸置疑的是,他的目的是借此来表现历史的沧桑,而这正是其作品的魅力之处。十几年来,江宏伟的作品在国内各大拍卖行共上拍了258件,成交217件,总成交额为2750万人民币。应该说,江宏伟的作品价格还是比较低的,除少数几件作品突破百万大关之外,大部分作品的价格还集中在几十万的区间。而在这少数几件百万作品之中,最高的是他在2004年创作的《风起芦花如醉》(北京保利2011年秋拍),其成交价也仅仅为195.5万人民币,可见其未来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宋玉麟擅长细笔山水,上承唐寅和文征明,下参吴湖帆和宋文治,其作品风格以秀见长,意境滋润典雅,章法极度讲究,笔墨沉实工稳,用墨淡而不薄,浓而不死,用笔工而不板,细而有骨,意气所至,笔笔生发,令人玩味至深。评论家马鸿增表示,宋玉麟的画耐读、耐品味、耐把玩,其特征有四:强调整体、打破陈式、截断取景、细勾水纹,而这就是宋玉麟式的画风。相比于上面三位画家,宋玉麟的作品在市场上的表现并不理想,截止到2012年4月9日,其作品共上拍225件,成交155件,总成交额为808万人民币,平尺均价仅为1.38万元。而在其成交额最高的前十件作品中,除了成交最高的《山水四屏》突破百万(南京十竹斋2011年春拍,成交价123.2万元)之外,其他九件作品均在30万-65万之间。

  此外,“新金陵画派”当代中青年代表画家还有崔进、常进、程大利董欣宾范扬高云、华拓、胡宁娜、傅小石、李金国、柳学健、萧平徐培晨薛亮、姚媛、喻慧、张尔宾、张友宪、周京新朱道平朱新建等。这些画家的作品不管是从收藏还是从投资角度均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和发展潜力,在国内各大拍场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藏家的追捧。比如李金国,他于1999年毕业于中国美院,其作品在2003年开始在国内拍卖行亮相,到目前为止,上拍作品仅12件,其中《南国和乐图》就在南京经典2012年春拍中拍出了92万人民币的价格,由此可以预见其作品的未来发展空间还是很充分的。

  另外,还有一位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孙晓云。孙晓云是新金陵画派中的中青年代表书法家。在诸体之中,孙晓云最为擅长的是行草书,其行草作品文气充盈,恣肆挥洒,又有着女性特有的细腻风格。具体来看,结字灵动,笔法清刚,笔势甚得迅疾之致,章法有浓郁的书卷气,天真烂漫,典雅精到。尤其是她在书法形式上的探索引人瞩目,不管是采用信笺联用的形式书写诗词曲赋,还是借鉴古籍装帧样式经营作品,都成为当代书法的经典形式。在孙晓云上拍的315件作品中,成交164件,总成交额为431万人民币,其中成交最高的作品是《毛泽东诗词十六首》,该作品在南京经典2011年春拍中亮相,最终成交价为人民币43.7万元。

  小结

  当南京经典的吴东在感叹“现在新金陵画派还没有亿元大师”的时候,他并没有想到,就在两个月后,傅抱石的《毛主席诗意》最终以2.3亿人民币的高价成交,于是,新金陵画派有了第一位“亿元大师”。

  作为新中国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绘画流派之一,新金陵画派对建国以后的中国画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为其画派作品鲜明的时代特色,新金陵画派逐步受到藏家的关注和青睐。经过2011年的春秋大拍,新金陵画派的拍卖指数开始大幅度上涨,老一辈画家和中青年画家的作品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涨幅,如朱新建作品的涨幅已高达225%。但不可否认的是,除了傅抱石等少数画家之外,新金陵画派大多数画家作品的市场价格还相对较低,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些画家作品的未来升值空间。不管是作为领军人物的钱松喦,还是中坚力量亚明、宋文治和魏紫熙,亦或是正当青春的喻继高、徐乐乐、江宏伟宋玉麟、孙晓云等,他们的作品因为自身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不管是从收藏还是从投资角度看均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其未来的市场空间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