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 明:
|
释 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因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睡,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地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惠州西南五里所,地名半徑皆美田,宜秔稻自豐,湖泛舟可至焉。昔人有詩云:半徑雨余香稻熟,豐湖波暖鯽魚肥。余至惠一年,欲游而未果也。
款 識 乾隆癸酉秋九月十有八日,板橋鄭燮。
鈐 印 七品官耳(白)
籤 條 鄭板橋書《蘇軾記承寺夜遊》真跡。蕭平。
鈐 印 蕭平書畫(白)
引 首 板橋鄭燮六分半書,蘇軾《記承天寺夜遊》。戈父蕭平署。
鈐 印 蕭平(朱) 雙俠水閣(朱)
尾 跋 鄭燮,字克柔,號板橋,清代揚州府興化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五十歲始,先後任山東範縣、濰縣知縣,計十二年,後賣畫揚州,為“揚州八怪”之一也。此冊書東坡《記承天寺夜遊》,隸楷行草,參雜合一,如亂石鋪街,即其謂“六分半書”也,自然生動,是為真跡。款署“乾隆癸酉”為紀元一七五三年,板橋六十一歲,尚在濰縣任上。戈父蕭平識。
鈐 印 蕭平(朱) 雙俠水閣(朱)
Zheng Banqiao
Calligraphy in Running Script
Album leaves, ink on gold paper
水墨紙本 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