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瓷杂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公众账号
njjdpm
联系电话
025-83739973-806
13390799973
南京经典2012秋季拍卖会
中国书画
上一件 下一件
图 录 号: 319
名 称: 八十七神仙卷跋文
作 者: 徐悲鸿
尺 寸: 31 ×201cm
估 价: RMB 6,000,000 -- 9,000,000
说 明: 水墨纸本 长卷 释文 此诚骨董鬼所谓生坑杰作,但后段为人割去,故又不似生坑,吾友盛成见之谓其画若公孙大娘舞剑器,要如陆机梁勰行 文,无意不宣,而辞采娴雅,从容中道,傥非画圣,孰能与于斯乎?吾于廿六年五月为香港大学之展,许地山邀观德人 某君遗藏,余惊允此,因商购,致流亡之宝重为赎身,抑世界所存中国画人物无出其右,见深自庆幸也!古今画家才力 足以作此者当不过五六人,吴玄、阎立本、周昉、周文矩、李公麟等是也!但传世之作,如《帝王像》,平平耳!《天 王像》称吴生笔,厚诬无疑!而李伯时如此大名,未见其神品也!世之最重要巨迹应推比人史笃葛莱藏之《醉道图》, 可以颉顽欧洲最为高贵名作,其外虽顾恺之《女史箴》有历史价值而已!其近窄远宽之床实贻讥大雅!胡小石兄定此为 道家《三官图》,前后凡八十七人,尽雍容华妙,比例相称,动作变化,虚阑干平板护以行云,余若旌幡明器、冠带环 佩,无一懈笔,游行自在,吾友张大千欲定为吴生粉本,良有见也!以其失名,而其重要性如是,故吾辄欲比之班尔堆 侬浮雕,虽上下一千二百年,实许相提并论,因其惊心动魄之程度曾不稍弱也!吴道玄在中国美术史上地位与飞第亚史 在古希腊相埒,二人皆绝代销魂,当时皆著作等身,而其无一碻切作品以遗吾人又相似也!虽然倘此卷从此而显,若班 尔堆侬雕刊裨益吾人,想像飞第亚史天才于无尽无穷者,则向日虚无飘渺、优绝百代吴道子之画艺必于是增其不朽,可 断言也!为素描一卷美妙已如是,则其庄严典丽煊耀焕烂之群神,应与飞第亚史之上帝安雅娜同其光烈也!以是玄想又 及落南达芬棲在伦敦美术院藏之素描圣安娜与腊飞罗米兰之雅典派稿是又其后辈也!呜呼!张九韶于云中奋神灵之逸响, 醉余心兮,余魂愿化飞尘直上,跋扈太空,忘形冥漠,至美飚举,盈盈天际,其永不坠耶!必乘时而涌现耶!不佞区区, 典守兹图,天与殊遇,受宠若惊!敬祷群神与世太平,与我福绥,心满意足,永无憾矣!廿七年八月悲鸿题于独秀峰下 之美术学院,先一日倭寇炸毁湖南大学,吾书至此正警报至桂林。得见神卷一面难,况与侣伴尽情看!人生总是葑菲味, 换到金丹凡骨安。想象方壶碧海沉,帝心凄切痛何深!相如能任连城璧,负此鬓眉愧此身!既得而愧恨万状,赋此自忏! 是年吾应印度诗翁泰戈尔之邀,携卷出国,道经广州,而广州沦陷,漂流西江四十日,至年终乃达香港,翌年走南洋, 留卷于港银行铁箱中,虑有失也,卒取出偕赴印度,又留之于圣地尼克坦,卅年欲去美国,复由印度寄至捠城,吾亲迎 之。逮太平洋战起,吾仓皇从仰光返国,日夜忧惶,卒安抵昆明,熊君迪之馆吾于云南大学楼上,卅一年五月,吾举行 劳军画展,五月十日,警报至,此画在寓所为贼窃去,于是魂魄无主,尽力侦索,终不得。翌两年,中大女生卢荫寰告 我曾在成都见之,乃托刘德铭赴蓉,卒复得之,惟已改装,将悲鸿生命印挖去,题跋及考证材料悉数遗失,幸早在港付 中华书局印出,但至卅五年胜利后返沪始及见也! 款识 卅七年八月重付装前,悲鸿。 题跋 (一)徐悲鸿师《八十七神仙卷》序文手稿真迹。一九四七年秋养辉誌。 (二)徐悲鸿师《八十七神仙卷》跋文手稿真迹。一九七六年春养辉署。 钤印 (一)黄养辉(朱) 长春(朱) (二)养辉书画(白) 黄养辉(朱) 七十年代(朱) 鉴藏印 养辉珍藏(朱) 黄养辉(朱) 丹心寓毫素 巨笔记传奇 《八十七神仙卷》跋文赏析 《八十七神仙卷》原作纵30厘米,横292厘米,被认为是唐代画圣吴道子的冠世巨作,也是吴道子现世仅存的一部白描绢本,代表了唐代绘画的最高水平,画面以纯线条表现出八十七位神仙出行的宏大场景。 此跋文卷原为徐悲鸿秘书黄养辉所藏,卷首有黄养辉于1976年春用隶书所题“徐悲鸿师八十七神仙卷跋文手稿真迹”字样,黄养辉自1929年起追随徐悲鸿,长达25年之久,并于1944年33岁时任徐悲鸿秘书,直至徐在北京去世,以其学养和品格深得悲鸿大师倚重,感情深厚,亦师亦友,应该说,黄养辉收藏徐悲鸿的书画作品一点不奇怪。但奇怪的在于,这篇序跋是为被视作“悲鸿生命”的《八十七神仙卷》所写,为何没有跟着《八十七神仙卷》一起走,反而留在黄养辉家中? 据其家人解释:目前留存在徐悲鸿纪念馆的,也有一篇长篇序跋与《八十七神仙卷》装裱在一起,与此文仅有少量字眼的不同,书写风格、内容如出一辙,而那一篇文后题:“卅七年十月”,即书于1948年10月,这一篇则题:“三七年八月重付装前”,也即书于1948年8月,由此推测黄养辉家中所藏,当为徐悲鸿所写序跋正文的一篇草稿,所以从字迹上看,黄家所藏本更见潇洒随意、灵动自然。 悲鸿大师收藏《八十七神仙卷》的故事流传甚广,在此长跋中,大师叙述了其收藏之来龙去脉以及对《八十七神仙卷》的无比推崇,行云流水,真情流露。 文中写道:“吾于廿六年五月为香港大学之展,许地山兄邀观德人某君遗藏,余惊见此,因商购,致流亡之宝,重为赎身,抑世界所存中国画人物无出其右,允深自庆幸也!”讲到1937年5月他在香港大学办展时应许地山之邀,到一德国夫人家中看其故去的先生所收藏的中国字画,惊见《八十七神仙卷》,当即决定为这“流亡之宝”赎身。他以随身所携万元现金再加上自己的八幅画,终于换来了这国宝。 随后他携此卷出国,经广州,达香港,走南洋,最后终于携卷回到昆明,岂知“卅一年五月,吾举行劳军画展,五月十日警报至此,画在寓所为贼窃去,于是魂魄无主,尽力侦索终不得。”终于在两年后,在成都发现了“神仙卷”的下落,怕自己亲自出马会惊动卖方,于是找了朋友将其买回,只不过上面的“悲鸿生命”印已被挖去,“题跋及考证材料悉数遗失,幸早在港时由中华书局印出,但卅五年胜利后返沪始及见也!” 《八十七神仙卷》是国之重宝,而悲鸿大师所书序跋,完整记录了这件国宝的流传身世,展示了大师对艺术瑰宝的一片丹心,读来令人荡气回肠,铁琴铜剑、古道热肠,大师之精神气概跃然纸上,史料价值非同寻常。悲鸿大师的书法长卷极为罕见,此卷跋文,冲淡平和、锋芒内敛,于法度谨严中真性流露,完美展示了大师的艺术造诣,通篇读下来,得见国宝之狂喜之情、痛失文物之忧急之态、重得宝物之惜爱之心,无不历历在目!无疑,此跋文卷是一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非常高的艺术瑰宝,今于拍场面世,实为藏家之福,灵光一现,机缘殊胜,失之交臂,何年再见?正如大师跋文所写:“得见神卷一面难,况与侣伴尽情看!人生总是葑菲味,换到金丹凡骨安。”喻此跋文卷,岂不同哉!
成交价: 8,500,000
拍 卖 会: 南京经典2012秋季拍卖会
专 场: 中国书画
声 明: 本网站对于拍品状况的描述仅供参考,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