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 明:
|
水墨紙本 長卷
釋文 丘陵最高處,雨後值新晴。四野碧雲合,藍空明且清。川原景物異,鄉村氣象新。遙遙鑼鼓響,同慶大功成。朗朗長庚星,熠熠螢火燈。光明有大小,千秋各永存。遠可識航向,近僅照自身。存在屬自然,各循規律行。由此啓深思,如聞秘密音。差距大懸遠,莫如人比人。集體成社會,重造還在人。勞動得衣食,分配宜平均。人力能解放,利用廣無垠。思想能解放,世界將嶄新。原始本渾沌,逐漸發現人。本屬一動物,極早知合群。初級有社會,漁獵共謀生。戰勝大自然,洞穴寄生存。凶猛劍齒虎,毛象十頓身,巨虺蟠五丈,如山海中鯨。同成眼前肉,白骨填洞門。隆隆暴雷響,茫茫白雪深。洪水漫天漲,烈火山澤焚。百萬年考驗,艱辛難勝言。前進終不息,長聞號角音。生產出五穀,六畜繼以繁……矛盾抓主要,指示簡而明。打擊帝修反,迎接新鬥爭。高舉大紅旗,躍遙不後人。文化大革命,路線分涇渭。
題跋 戲稱「小小窄而霉齋主人」從文先生手書長卷見贈。希世之寶,人所共仰,藏之寒捨,永世生輝也者。後學韓瀚敬書于肥上。
鈐印 韓氏(白)
著錄 《沈從文全集 第15卷》P359-364,沈從文著,北嶽文藝出版社,2002年。
沈從文,湖南鳳凰縣人,原名沈岳煥,字從文,後改名沈從文,筆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齋名窄而霉齋。中國現代著名文學家、小說家、散文家和歷史文物研究專家。著有《長河》、《邊城》,以及《中國歷代服飾研究》等大量小說、散文、傳記及學術著作。曾入選諾貝爾文學獎候選名單,因其離世與諾獎失之交臂。著名漢學家、諾貝爾獎終身評委馬悅然評價沈從文:「要是說中國作家得獎,沈從文頭一個就是……《中國歷代服飾研究》是一部非常有刺激性的長篇小說,最精彩的一部長篇小說……在中國,要得諾貝爾文學獎,除了沈從文,有誰能得呢?」
備注 韓瀚題跋。韓瀚(1934-2020),著名作家,筆名朱壁,山東蒼山人。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繫。《人民中國》雜誌編輯、記者,安徽省文聯專業作家,編審。安徽省第四、五、六、七屆政協委員。
此為沈從文手書新詩《紅卫星上天》長卷,為歌頌社會主義建設成就而作,見載于《沈從文全集》,與刊行本略有字詞上的修改,如將原詩「祖國面貌新」改為「躍遙不後人」。
據韓瀚在《沈從文就是沈從文》一文中回憶,其與沈從文初見于黃永玉北京寓所(沈從文繫于1972年由鄂返京)。此後,「1979年,第四次全國文代會在北京召開。我正好與他同在一個小組……那是我最後一次見到沈從文」。故此長卷當寫作于1972至1979年間。
查沈從文文學創作年表,《紅卫星上天》原詩作于1970年5月,即沈從文與夫人張兆和相繼下放到文化部湖北咸寧「五七」乾校期間。就在原詩創作後數月,沈從文在復蕭乾信中寫道:「我還寫了首《紅卫星上天》長詩,如有機會在另一時公開,大致還會得到些人點首同意。可惜照目前情形說來,我大致不會看到這首詩發表了。這也沒什麼關係,因為時代多偉大,個人實在小得可笑。正因此,既然讓我好好活下來,總還得盡可能想出點辦法,做點有益于後人的事才合理!因為有限生命重要是把還有益有用的知識支出,而不是什麼經濟名位收入。」
|